浙江揭晓疫情期间居家锻炼情况调研报告
浙江省最新调查揭示:疫情期间居家健身普及度高,超八成居民认可其必要性
杭州,7月5日——在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浙江省居民的居家健身情况如何?一项由浙江省体育局群体处与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联合开展的调研给出了答案。调查覆盖了全省11个地级市的21118名城乡居民,结果显示,疫情期间浙江省居民居家健身的整体状况令人满意,健身意识显著增强。
据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李启迪透露,调查发现,高达81.54%的居民在疫情期间参与了健身活动,其中82.5%的居民认为居家健身非常必要。李启迪强调,这一数据表明,在疫情期间,浙江省居民的健身活动参与度较高,家庭健身活动对促进家庭和谐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调查还发现,有70.28%的居民选择与家人共同进行健身,这不仅增强了家庭成员间的互动,还有助于传承家庭体育文化。在健身时间上,超过半数的居民会选择在晚上进行锻炼,而最受欢迎的健身项目包括健身操、跑步、拉伸运动、跳绳等,这些项目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较低,适合居家锻炼。
李启迪指出,尽管大多数居民在运动前后会进行热身和放松,但只有25.44%的人会使用心率、血压等身体监测工具。这反映出居民对体育活动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在健身科学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此外,只有13.09%的人选择通过公共服务平台获取健身指导,这表明公共服务平台在健身指导方面的作用还有待加强。
面对疫情常态化,浙江省体育局群体处负责人表示,为了促进居家健身的健康发展,将搭建多元化的平台,完善全民健身的分类指导体系,并邀请知名运动员提供健身指导,以实现居家健身的科学性和普及性。(记者 夏亮)